(清晨两点,儿童医院急诊室排到47号。王姐抱着9个月大的孙女团团转圈,孩子蔫蔫地趴在她肩上,尿不湿里又漏出蛋花状稀水便。护士翻开尿布眉头一紧:“都拉脱水了还不送医?再拖就得挂水!”)
***
辨别损害信号 家里备张症状对照卡
新手爸妈别慌!先扒开尿布做这三步:
1 闻滋味:酸奶酸味可能是消化不良,腥臭味立刻送医
2 看状态:(掏出手机拍张照)
便便范例 | 畸形度 | 应答措施 |
---|---|---|
糊状酱 | 畸形 | 母乳喂养常见 |
蛋花汤 | 忠告 | 停辅食+补口服补液盐 |
带血丝 | 损害 | 立刻携便样本送检 |
3 摸囟门:宝宝头顶那块软肉,倘若凹陷得像小坑,说明脱水重大 |
(市妇幼李医生提醒过):“九个月正在加辅食,突然换米粉品牌或吃太多西梅泥,也会激发腹泻,这种大便多是糊状酸味,精神头好就不用折腾医院。”
***
口服补液别硬灌 针管喂服有秘诀
药店买口服补液盐Ⅲ别买错!王姐的惨痛教训:
强按着头灌 孩子吐逆加剧
冲太浓 肠道渗透压失衡拉更凶
准确做法:
● 250ml温水配整包粉剂,用针管抽5ml
● 从宝宝嘴角缓缓推进,三分钟喂一次
● 每拉一次稀便补50ml,吐一次补10ml
“小推车玩具派上大用途!”社区赵姐支招:“开着小车放动画片,边玩边喂补液盐,半小时就喝进200ml!”
***
吃奶辅食调盘算 减量不减顿数
婆婆最爱犯的错:
“拉稀就该饿两顿清肠子”
“停奶粉改米汤养胃”
儿科诊室贴着炊事指导单:
母乳宝宝:哺乳时间缩至每次8分钟,频率提到6次/天
奶粉宝宝:冲稀一半浓度,总量暂减20%
辅食增添:
● 停掉:蛋黄/猪肝泥/西蓝花
● 保留:米糊/蒸苹果/焦米汤
(营养科吴大夫拍桌):“拉肚子消费热量是平时两倍!再饿肚子就是落井下石!”
***
红臀护理重点防 吹风机调低温档
小**被反复**后,救命方案要如许:
1 温水淋洗代替擦拭(旧纱布剪成条状蘸洗)
2 吹风机离30cm吹到微干(抵挡凉风模式)
3 厚涂氧化锌软膏再穿纸尿裤(覆盖伤口)
4 天天晒15分钟**(9-10点紫外线最佳)
“爽身粉是毒药!”门诊常看到家长在破皮处扑粉,护士长气得跺脚:“粉剂遇水结块像砂纸,能把嫩肉磨出血!”
***
这些时间别扛了 拎上尿布冲急诊
翻出病例本上的送诊金准则则:
相对信号:
● 连续4小时无泪无尿
● 发烧超38.5℃伴抽搐
● 便便混有果酱样血块
视察信号:
● 肚子硬得像鼓皮
● 呜咽时双腿蜷曲
● 吐逆物喷出半米远
(省儿保张主任**):“客岁接诊的肠套叠宝宝,十三个里有九个被迁延治疗!家长总想着天亮再去医院...”
***
(晨曦透过诊室窗户时,王姐怀里的孩子终于哭着要奶喝。护士在医嘱单划重点:“补液盐带回去当水喝三天,苹果煮熟打成浆当主食。”王姐攥紧那张粘着便渍的尿布卡匆匆去抓药,背上的娃抓着妈妈衣领啃——这劲头比什么医嘱都让人安心)
当爹妈的谁没接过几回黄金便?别被满屏的专家指南吓破胆。孩子肚皮里那点小风波,多靠一双眼盯紧囟门软塌没塌,一双手调好盐糖比重,外加把趁手的针管。医院大门是该闯就闯,但更加多时间,厨房那锅冒泡的米油才算是救命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