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月嫂和育婴师行业

月嫂和育婴师是我们国家最近几年新兴的一个行业,实际上育婴师里包括月嫂,应为他的服务范围是0--3岁婴幼儿,目前来说,国家还没有“月嫂”证书,只有育婴师证书。有很多人实际上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雇佣方与被雇佣方对这个行业都存在很多盲点。针对雇佣方来说,他认为花了好几千元钱雇了位阿姨照顾孩子,你作为阿姨就什么活都得干,让阿姨擦地、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其实这样雇主到“亏本”了,月嫂和育婴师是针对孩子和产妇的,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在月子里,月嫂会根据产妇的奶水多少精心的为产妇配置营养配餐,为了预防产后抑郁症还要耐心的给产妇疏通心理压力,为了产妇的形体美,还要知道产妇的形体恢复操;婴儿方面更复杂了,除了对婴儿的生活照料外,还有婴儿的认知能力训练、视觉能力训练、听觉能力训练等。如果雇方非要强加月嫂和育婴师去做过多的家务,那月嫂和育婴师这些专业的技能就无处发挥了。那针对月嫂和育婴师她们的盲点是什么呢?在她们没接触这个行业之前,只顾着或者只听说这个行业薪水“高”,都来应聘、学习、考证书了。实际上工作起来,有的人身体体质不行,有的人熬不了夜,有的人做错了受不了雇主的批评等都半途而废了。所以说这个行业是个好行业,但你要正确的认识行业、了解行业,国家为了解决大龄妇女再就业难,为她们搭了一座宽阔的平台,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为己、为他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何看待大学生毕业做月嫂

我认为大学毕业生选择做月嫂是一个不错的职业,虽然地位不是很高也很辛苦,但做自己的事情能够挣到较高的薪水也是值得的。

高学历毕业去做月嫂,和之前大学生送外卖一样,或多或少都有些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起点与落点的差距、脑力与体力的分离,似乎成为这一内心芥蒂的来源。受传统的印象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做保姆、月嫂等家政服务似乎不比其它职业拥有更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

大学生相对于中年月嫂,明显的优势就是文化素养高,接受能力强,育儿方式和理念也非常前卫。她们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更能拉近与雇主的距离。大学生能够紧跟潮流,玩转微博等社交媒体,P图也很在行,能满足雇主们晒娃的需求。

我们都知道,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很大,由于女性的工作年龄有限,很多企业不会招聘35岁以上的女性,所以月嫂行业成为她们工作的首选。

月嫂职业,涉及到一定的母婴知识,这可以丰富年轻女性的知识盲区,这对广大女性的婚后育儿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这个行业做得越久越吃香,反而不会因为年龄大了,让你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处境。

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求职变得更接地气,在放下“宁缺毋滥”的意识后,能够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既来之,则安之”,他们自身对这份职业的认同感,这份对职业和自我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身价值、对生活方式的一次深刻理解,因而更加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