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级西餐厅点牛排时,你是不是也纠结过这一个症结:"服侍员说牛排全熟是9分熟,可我听人说全熟是10分熟?" 别慌!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晰这一个让无数人犯懵的牛排段位之谜!
一、牛排江湖的"段位表"
(国际准则大起底)
先甩论断:全熟牛排就是9分熟,根本没有10分熟这回事! 这事儿就像手机电量表现——满格只有100%,不存在110%的魔幻操作。来看一看寰球通用的牛排段位表:
| 熟度名称 | 中文俗称 | 中心热度 | 肉质状态 | 
|---|---|---|---|
| Blue Rare | 近生 | 46-49℃ | 表皮微热,内中全生 | 
| Rare | 1分熟 | 52-55℃ | 75%肉色鲜红 | 
| Medium Rare | 3分熟 | 55-60℃ | 50%粉红血丝 | 
| Medium | 5分熟 | 60-65℃ | 中心浅粉无血水 | 
| Medium Well | 7分熟 | 65-69℃ | 仅一丝粉红 | 
| Well Done | 全熟/9分熟 | 70℃+ | 通体棕褐无红痕 | 
美国农业部准则直接盖章:全熟牛排=Well Done=中心热度70℃+,对应中文就是9分熟。下次闻声有人吹"10分熟",可直接甩这一个热度表!
二、为什么没有10分熟?
(厨师听了会翻白眼的本相)
你兴许会嘀咕:"那煎到焦脆算不算10分?" 煎成碳的牛排叫烤糊了,不叫10分熟! 这里藏着三个冷学识:
- 
蛋白质的殒命线
牛肉超过70℃后,肌纤维会彻底压缩变硬,再加热只会脱水碳化,口感像啃皮鞋(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脂肪的群体潜逃
牛油在50℃开始融化,到70℃时可贵脂肪已消逝90%。再煎?等于在吃牛肉味木屑 - 
国际通例的底线
米其林大厨直接放话:"敢点10分熟的客人,咱们会悠扬提议他换烤猪排" 
真实案例:某美食博主挑战"10分熟牛排",终局切牛排时刀尖崩了...视频点赞破百万,批评区满是"哈哈哈"!
三、全熟牛排的翻车重灾区
(这些坑90%的人踩过)
以为点全熟就万无一失?小心这三个隐形雷:
 柴到塞牙的假全熟
用廉价牛排做全熟≈灾难!超市30元/片的"儿童牛排"经不住70℃磨难,出锅直接变牛肉干
 血水未消的伪全熟
有些餐厅为省时间大火猛煎,表面焦黑内中却夹生。正宗全熟应通体平均棕褐色,切开无粉红
 嚼不动的筋腱炸弹
西冷、T骨等带筋部位做全熟,筋腱会硬得像橡皮筋。菲力才算是全熟最佳挑撰(诚然厨师会意疼)
四、行家点全熟的秘密口诀
(让厨师对你另眼相看)
1. 选肉三字诀
"嫩肥厚"——挑菲力(嫩)、眼肉(肥)、2cm以上厚度(锁汁)
2. 烹调神操作
提前告知厨师:"请低温慢烤"(Low & Slow)——用60℃慢烤1小时再煎,比直接煎嫩三倍
3. 酱汁保命法
配红酒酱/黑椒汁填补汁水消逝,但万万别浇在牛排上! 蘸着吃才可能保持脆皮
冷学识:全熟牛排曾是贵族特权
19纪元欧洲只有贵族才吃得起全熟牛排——平民的肉太薄,煎全熟就成肉渣了。当初这反倒成了中产"土味"标志,美食圈真是风水轮流转
本人观点:尊重饮食,也尊重自己
吃过上百块牛排的老饕至心话:
- 别被"高级吃法"绑架!中国胃就爱全熟怎么了? 法餐评委还猛夸过北京全熟铁板牛排呢
 - 超市买牛排认准"原切"二字,拼接肉做全熟必翻车
 - 切实担心老硬?试试七分熟(Medium Well),比全熟嫩,比五分熟稳当
 
说到底,牛排熟度就像爱情——别人说的准则都是浮云,自己舒服才最为重要。记着这句万能金句:"主厨,请按您以为最适合这块肉的方式烹调!" 专业人办专业事,准没错!
(数据支持:美国农业部牛肉烹调指南/米其林厨房操作手册)




